大家都知道商標注冊29類,互聯網大廠都有廠名黑話,比如說阿里巴巴被稱為“貓廠”,京東被稱為“狗廠”,而騰訊因探頭探腦的企鵝形象江湖人稱“鵝廠”。
這些年,騰訊靠著可愛的企鵝吉祥物,不僅荷包鼓了、腰桿直了,還“抽閑等空”瘋長,業務遍及社交、游戲、視頻等數個領域,被譽為國內互聯網行業“巨無霸”。
從2002年12月起商標注冊29類,騰訊公司就開始在多個類別上申請注冊了數百件“企鵝”、“企鵝良品”、“企鵝島”等有關商標,目前多數商標已被核準注冊。
然而,深圳一公司卻申請注冊了4件“企娥”商標。這下,騰訊公司壓不住火了,直接對其中一件商標提了異議,一場商標糾紛由此展開。
檢索中國商標網發現,深圳某科技公司2020年11月5日申請注冊了第號“企娥”商標,指定使用在“餐廳;快餐館;酒吧”等第43類服務上。
2021年4月20日,“企娥”商標初審公告。騰訊公司在3個月的異議期限內對該商標提了異議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在期限內作出裁定。
商標局認為,“企娥”商標與騰訊公司引證在先注冊的“企鵝”等商標核定使用服務屬于類似服務,且雙方商標呼叫相同,文字構成、外觀上相近,已構成近似商標,并存使用易造成混淆誤認,依據《商標法》規定對該異議商標不予注冊。
想用“企娥”混淆“企鵝”?騰訊:小樣,換了偏旁部首,我照樣認識你!
據中國商標網信息顯示,該公司名下還有3件“企娥”商標,分別申請注冊在第29類、第30類以及第35類上,目前,第29類以及第30類上的“企娥”商標已成功注冊。
所以騰訊“地表最強法務團”是在睡大覺?竟然讓“企娥”商標成功注冊?猜測一下,大概率是因為騰訊公司覺得就算留著“企娥”也不會對“企鵝”產生多大的影響。
要是哪天騰訊想起了這些“漏網之魚”商標注冊29類,也還是有辦法處理的!按照《商標法》相關規定,騰訊公司仍可以在規定時限內,向商標局對“企娥”商標提撤銷或無效宣告申請等程序。
如果騰訊公司能夠在商標異議期限內就對這幾件“企娥”商標采取圍堵行動,想必在“地表最強法務團”的努力下,“企娥”商標根本不會有機會被核準注冊。
需要注意的是,商標如果在3個月的初審公告期內沒有人提出異議,時間一到,商標就自動被核準。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企業要時常留意商標局的公告信息,防止蹭熱度的近似商標成功注冊。而商標一旦被他人注冊,將是一場耗時耗力又耗錢的“戰爭”,短則幾個月,長則達數年。
隨著商標注冊量的日益劇增,優質商標資源越來越少,企業想要注冊一個顯著高、價值大的商標就得趕早申請,不要把機會留給其他人。
我國《商標法》遵循的“申請在先”原則,在不違背法律規定的背景下,誰先注冊商標,法律就保護誰。一旦商標獲準注冊,就標志著商標申請人獲得了該商標的專用權,并受到法律的保護。(圖片來源中國商標網截圖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