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陸柯言
“華商太難了”、 “世界失控了”、“多國女子都想嫁到中國”,疫情期間微信嚴厲打擊惡意營銷和違規外鏈,3個月永久封停賬號超19000個,近百篇類似帶有嚴重噱頭意味的文章在微信和網絡上進行病毒式傳播。這些文章的共性是:軟件批量生成、標題聳人聽聞、內容空泛虛假,文不對題。
這些內容質量拙劣的文章,都來自同一個自媒體團隊,并通過福建省福清市的三家公司作為賬號主體進行發布,通過批量炮制文章的手段,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消費大眾的愛國情懷,其目的就是吸引流量、漲粉、再進行后期變現。
類似的文章在微信上并不少見,也是微信安全團隊長期以來重點打擊的對象之一。除此之外,標題黨、虛假紅包、低俗文學、地攤文學、歷史虛無主義野史等也屬于被打擊的對象。
微信安全風控中心總監、安全專家鐘廣君近日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這種惡意引導流量的做法,是一種典型的黑產實施手法。
惡意引導流量,指的是使用特定內容來誘導正常用戶去訪問某一頁面,或者進行轉發,這些特定頁面就可能包含有色情、賭博、盜版文學、制假售假等可變現的下游黑產。
為了提高用戶留存,不法團隊常常會在網絡賬號里制作各種外鏈和跳轉,最后通過引導流量到外部網絡來進行變現。
常見的一種變現方式是盜版書城,黑產會從正規版權網站剽竊一些文章,更改標題和人物姓名,再放出一兩個章節吸引讀者付費觀看。此外還有恐嚇式打賞,告知用戶如果不付錢就會“厄運纏身”。實際上,這些黑產手段,都已經觸犯了相關的法律條例。
鐘廣君表示,另一種典型的黑產實施手法是惡意制造流量,指的是人為或者仿冒人為刷流量,如文章的閱讀量、投票、網店交易量、視頻播放量、廣告點擊量等。除此之外,標題黨、謠言、垃圾營銷也是惡意制造流量的常見形式。
類似的刷量行為會助長惡劣的平臺環境,最終導致劣幣驅逐良幣。而對微信上的商家來說,刷量也讓品質、服務、和產品的競爭變成了低層次的流量攀比,將嚴重損害商家的利益。無論哪種結果,對微信平臺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
對此,微信公眾平臺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其中包括:嚴控惡意注冊微信號和公眾號,公眾號注冊與個人身份證及企業身份嚴格捆綁;對惡意營銷行為進行包括階梯處罰在內的打擊和限制;加強對用戶投訴的響應,重點對色情、低俗、謠言、違法有害信息快速開展核實和處置等。
微信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1日至6月9日,微信公眾平臺對于惡意營銷行為共計刪文篇,能力封禁賬號8804個,永久封停賬號個。
同時,平臺內違規外鏈數量也在下滑,今年一月份以來,微信共計對超過100萬條確認違規的外部鏈接進行了處理,用戶舉報量整體下降35%,誘導分享類鏈接下降40%,紅包欺詐類持續下降了60%。
不過,打擊流量黑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騰訊安全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玉現透露,不法團伙會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大量的公司、個人信息,以便批量注冊網絡賬號,即便被處置了其中一個賬號,也可以”東山再起”,進行簡單的圖文拼湊后,就能快速炮制出多篇劣質文章,作惡成本極低。
目前,微信已經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也只能起到遏制作用,而不能全面清除。
鐘廣君認為,在打擊流量黑產的過程中,還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除了作為平臺的騰訊要加強技術識別、迭代安全能力之外,還要在源頭上遏制公眾號注冊的泛濫,全面落實手機號實名制的管理。同時,也應該有更完善的法律條款來界定惡意流量,才能對不法分子實施精準打擊,提高其犯罪成本。
“僅憑一個互聯網公司或者網絡平臺的工作或者是依靠主管機關的打擊是遠遠不夠的,清朗的網絡環境不僅需要良好的網絡體系,還需要互聯網平臺、普通用戶以及多個監管部門、主管機關的多方參與進行社會共治“,鐘廣君表示:”只有各方推動建立一套預警、反饋機制,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全面的遏制惡意流量的產生。“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