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那個樓盤最好?宣城市區房價普遍南貴北低。
北門是舊城和棚戶區改造區,配套設施落后,環境差。南部有一些博物館、圖書館等系列文化場館;水陽江大道上集中了萬達廣場、興隆國際等商業街,還有萬靈湖濕地公園、象山公園、梅溪公園、九曲公園等。同時南面有宛陵科技城,有何工大學宣城校區、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可以說,未來的萬菱湖新城、銀橋灣、杜梅新城、同溪碧桂園,都是宣城最好的樓盤。
結合小區的物業、戶型、房子質量,我覺得宣城最好的小區是銀橋灣小區。但銀橋灣小區東面是亞夏汽車城,對小區周邊整體環境有影響。
2000年,宣城拆城建。在過去的18年里,作為一座新興城市,宣城美國的房地產業有其獨特的特點。一組數字將讓你快速了解宣城的18年發展概況。;美國房地產業。
1.房地產市場的形成(1993-1998年)
位于安徽省東南部的宣城市順應國家大勢,于1993年啟動了補貼出售公房的住房制度改革,開始了住房商品化和社會化的進程。出現了一批具有商品房性質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如西林新村、景庭苑新村、梅園新村等。
2.房地產市場的初步發展(2000-2007)
2000年至2007年,宣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房地產開發和住房消費開始進入上升通道,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開啟了宣城房地產快速發展的新篇章。
3.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2008年至今)
2008年,北門危舊房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掀起了宣城房地產開發的。從市中心開始,開發商紛紛入駐東、南、北、西開發區,呈現出房地產開發與城市建設齊頭并進的局面。城市、交通、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宣城房地產業的發展特點:
1.開發投資規模逐步上升。
自2000年以來,宣城房地產開發的整體投資呈階梯式上升趨勢。
2000-2006年總體水平較低,每年投資在20億元以下;
2007年增至36億元;
從2008年到2014年,從62億元上升到201.8億元;
三年后略有下降。
房地產開發規模的不斷增長,促進了建材、鋼鐵等諸多基礎產業的發展。
2000-2017年宣城市房地產開發投資情況
2.市場供應水平大幅提升。
18年來,宣城市房地產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在售、在售、遲售、售罄房地產開發項目140個,累計竣工面積2148.8萬㎡,年均竣工119.4萬㎡。
同時,受房地產市場和項目建設周期變化的影響,房地產生產和供應的周期性波動特征明顯。
3.住宅消費需求引領房地產市場。
2005年,宣城開始對房地產銷售面積進行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7年宣城房地產市場住宅銷售總面積為2819.1萬㎡,約占商品房銷售面積的87%。住宅消費需求是宣城房地產市場的主力軍。
物價以漲為主,上漲趨勢平穩。
2005-2007年價格在2000元/平方米以下,2008-2009年分別上漲到2546.8元/平方米和2833.6元/平方米,2010年上漲到3235.7元/平方米。3000元/平方米的價格只維持了一年,2011年就突破了4000元。
4、消費群體從城市向農村轉移。
住房商品化后,宣城房地產的主要消費者是城市居民。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城市居民的住房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0年,農村居民基本進入小康生活階段,房產消費主體逐漸從城市轉移到農村,為子女上學、結婚或提高生活質量。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在城市買了房子。
數據顯示,宣城純商品住房的購買者中,約60%的人不是本市戶籍,其中50%以上是縣市區和農村居民。
5.住房需求從剛需轉向品質。
宣城房市經歷了從小戶型到大戶型,從多層到高層,從開放式小區到人車封閉管理的轉變。
宣城居民2010年買房有三個關鍵詞,多層朝南,100平米左右,封閉小區。
近年來,除了建筑質量和居住環境,消費者更關注公寓設計、物業管理、配套設施等。住房消費從滿足簡單居住需求向品質需求轉變。高層建筑是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主流,帶電梯花園洋房的多層高端住宅都有。人車分離,封閉管理受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