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風箏的起源和發展史?
濰坊國際風箏節是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盛會,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風箏都濰坊舉行。自一九八四年開始,迄今已連續舉辦八屆,吸引著大批中外風箏專家和愛好者及游人前來觀賞、競技和游覽。旅游者以四月二十日前抵達濰坊為宜。整個風箏節期間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藝術活動。傳統的民族花燈展覽,在夜幕下呈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民族焰火,以其絕妙的燃放技巧,展現歷史戲劇故事場景,令人不勝激動和贊嘆;風箏音樂會上,藝壇名星的精彩演唱使人陶醉。濰坊風箏歷史悠久,扎工精巧,造型優美,放飛平穩,易于起飛。位于市區東北15公里的楊家埠村,便是風箏的故鄉。楊家埠風箏以做工考究,繪制精細,起飛高穩而聞名,分為串子類、板子類、立體類、軟翅、硬翅和自由式六大系列,六十多個品種。楊家埠木版年畫,則是馳名中外,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并列齊名,被稱為的三大畫市。年畫與風箏為姊妹藝術,始于明(代)而盛于清。均有著500多年的歷史。在這里可以看到明清時期典型的民間建筑四合院式的風箏與木版年畫作坊,并能看到藝人們刻制年畫,扎制風箏的技藝全過程。歷屆風箏節的中外風箏佳作,在濰坊風箏博物館──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專業博物館──陳列展出,題材廣泛,花樣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異,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留連忘返。
在第六屆風箏會上成立了國際風箏聯合會,其總部設在濰坊,辦事機構就設在這里。四月二十日舉行隆重的開幕式,大型民間傳統歌舞表演,變幻多姿,焰火禮花,絢麗多彩。二十一日于浮煙山或渤海灘舉行國際風箏賽暨風箏精美比賽。中外風箏,各以自己獨特的造型,色彩和風格及放飛技巧吸引著數以萬計的觀賞者。二十二日起,客人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游覽“千里民俗旅游線”,尤其石家莊的民俗風情,給客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這里的傳統婚禮表演,坐花轎、拜天地、交杯酒、入洞房,再現古代婚俗,令人心馳神往。村內的民俗博物館,可讓人了解魯中農村的百年習俗。“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學農家活,隨農家俗”,在這里客人可盡情地體驗享受農家生活。同時,風箏節又是與發展外向型經濟相結合的盛會,期間舉辦濰坊市對外經濟技術貿易洽談會,吸引著大批中外客商前來洽談貿易,投資辦廠,進行技術交流和觀光游覽。(風箏博物館)
山東放風箏的俗的來歷?
在濰坊,風箏是一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民俗文化。并且在當代人的努力下,濰坊還贏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世界風景都。然而,濰坊風箏的文化傳統起源于何時?這是一件即使是當地人也能做到的事情。;Idon’我解釋不清楚。據有關文獻記載,濰坊風箏在清初已基本形成氣候。清明節放風箏的習俗是鑒于人們。在清朝以前,濰坊的風箏當然發展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