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低帶來的社會問題?
出生率低,勞動力少。
如果人口下降是建立在勞動力不足的背景下,會使人口結構畸形,不利于發(fā)展。
這就給我們帶來了兩個問題:我們一直在談論的老齡化問題,以及我們幾乎意識不到的人口紅利的消失。
據民政部相關預測,到2025年,全國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社會將從輕度老齡化走向中度老齡化;5到10年后,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老年。
第二點是人口減少帶來的規(guī)模效益降低。
過去,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只停留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理解"人口紅利",但實際上,良好的人口結構和人口規(guī)模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比這更多。
它們意味著廣闊而活躍的市場和強大的人口集聚效應。他們帶給我們各種便捷低價的服務,也促進了科技的快速迭代。
這種規(guī)模效應廣泛存在于傳統(tǒng)制造業(yè)和互聯網行業(yè),需要大量的數據來支撐,但我們通常不會。;我沒有意識到。
目前,我們的人口增長和人口紅利仍在繼續(xù),所以我們不暫時不必太擔心。但也是我們未來保持人口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應該努力的方向。
今天,生下一個嬰兒不僅僅代表著人類的延續(xù),人們開始意識到分娩的背后有著更加復雜的社會和經濟意義。
如果中國人口減半,從14億變成7億,剩下的人會過得更幸福嗎?
如果人口減半,從14億減少到7億,那么剩下的7億人就可以分享原本需要14億人的各種國家資源。也就是說,各種資源人均比原來幾乎翻了一倍。GDP也是如此。雖然GDP總量應該會減少,但是人均GDP肯定會增加很多。所以從物質上來說,7億人口肯定會比14億人口好很多。
但現在的問題是,7億人比14億人的時候幸福嗎?這個不好說。因為這取決于幸福是怎么定義的。換句話說,幸福是什么?
我認為幸福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物質的,一方面是精神的。物質層面上,應該說肯定會比原著好,但是精神層面上,真的不好說。
例如,在建國初期。;中華,雖然和。;在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在精神上非常幸福。為什么?因為我翻身做了主人。你覺得那時候普通人幸福嗎?當然是開心了。
再比如,現在很多孩子的生活條件很優(yōu)越,基本可以說想吃什么買什么,父母都能滿足。但是你覺得他們幸福嗎?It很難說他們有他們的煩惱,他們的壓力和他們的不滿,其中許多我們很難理解。他們沒有。;我認為他們現在不幸福。。
因此,人口減少了一半,從14億減少到7億。剩下的會更幸福嗎?我不我不這么認為。因為剩下的還是會有自己的煩惱,擔心和不滿。幸福和物質生活沒有必然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