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剪紙有名嗎?答:天津剪紙有名。
天津剪紙是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藝術風格、制作方法均有獨到之處。
它不同于南方剪紙的纖細秀麗,也不同于北方其他地區剪紙的粗獷淳樸,而是偏重寫意。
天津剪紙借鑒了年畫、瓷器、木雕等圖案設計,注意外形刻畫。人物比例勻稱,線、面銜接柔和,無明顯的幅度變化。
整體圖案渾厚有力,線條流暢,刻畫精細,花鳥人物栩栩如生,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天津剪紙有名嗎?天津的剪紙很有名,而且它歷史悠久,剪的紙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天津人300年的“吊錢兒”情節
小年到,春節模式正式打開。作為對傳統習俗非常尊重的天津,可以肯定的說,貼“吊錢兒”依然是很多天津老百姓必須做的事情。
二十八貼窗花,這句幾百年流傳下的口頭禪,準確定義了天津人貼吊錢兒的準確時間,其寓意不言而喻,就是紅紅火火迎新年。除了吊錢兒,同時要的貼的還有福字、窗花兒、年畫和春聯,天津人認為,這樣才充滿年味兒,老年間,誰家要是沒貼,鄰居們會議論他家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天津人貼吊錢兒還很有講究,與福字和窗花兒不同的是,吊錢兒必須是貼在門窗外面的玻璃或橫棱上,任風吹拂,任其擺動飄蕩,讓所有的祝福與愿景隨著濃濃的年味兒一起吹進門窗里面。不過現在高層住房居多,貼在外邊不太方便,所以就慢慢地移到了屋內。
天津熱衷貼吊錢兒,還體現在一直傳到今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楊柳青剪紙從清朝興起,已有300多年歷史,包括窗花、刺繡花樣、吊錢、喜花四類,具有獨特的風格和象征意義。近年來,以花鳥草蟲、人物山水為內容,具有年畫、國畫韻味的新型剪紙日漸興起,深受廣大百姓喜愛。2009年10月入選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不僅貼吊錢兒有講究,往下揭也有說道。“二十五填倉撕吊錢兒,干飯餑餑熬魚湯”說的就是這個點。正月二十五,天津人管這一天叫做“填倉”,表示所有的財福填滿了,就到了該撕吊錢兒的時候了。家里的老人會囑咐年輕人在這一天必須把所有的吊錢兒撕下來,原因是不撕下來的話招進來的財和福就會隨風飄走,這叫見好就收。而為了慶賀來年開年大吉,吉祥如意,熬一條大魚是這天必備的菜肴,寓意連年有余(魚)。